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的共享单车,真的会有春天吗?
原标题: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的共享单车,真的会有春天吗?
最近有网友评价共享单车:“共享单车最大的好处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,而是这种引导找车的方式创造了新出行。”
这是怎样一种状态呢?
无论是路边停靠的摩拜还是ofo,很多时候找到了却根本骑不了,就这样边走边找,不知不觉就走了三公里,找到一辆破车之后垂头丧气,收拾一下心情继续出发,总对下一辆车充满希望。
既锻炼了身体又把钱省下,一辆辆破车就像是海上的灯塔,指引了无数人最后一公里回家的路。
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,因为共享单车的损毁率极高是有目共睹的。
市面上不少调研数据显示,共享单车的损坏率特别高,摩拜在10%-20%之间,而更简便的ofo则在20%-40%之间。
自从共享单车上台以来,被损毁的事情屡见不鲜,像随意拆卸零件,堆往垃圾场,亦或是私自占有,再添一把锁。
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“愤青”不满,大肆指责国民素质低下,没有良心,甚至发出共享单车若是在欧洲国家绝不会有这种现象的言论。
不得不承认,共享单车大量损毁和素质问题有关系,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。
素质只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部分原因,而真正的原因,其实还是来自共享单车本身的规则设计。
共享单车是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交通工具,这毋庸置疑。它和我们搭乘的公交车或者地铁并没有什么区别,但是它们存在着本质属性的不同。
无论是地铁或者是公交车,都是政府部门出面进行监管的,故障了会有人维修,时间长了会有专人保养,但是共享单车不同。
共享单车的特质是随走随停,任何人都可以扫码使用,但是却享受不到充分的物权关怀。
使用成本极低,破坏无人追责,像极了“破窗效应”,一块玻璃碎了,引发其他人继续扔石子破坏。
如果你把石头扔进包租婆的窗户试试?
这就是有无物权关怀的最大差别。
现实中,平台方只关心如何把概念吹大,吹响,只关心哪些资本杀进来,哪些资本准备杀进来,而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运维上,抑或说也没有能力放在运维上。
共享单车的最可悲之处就是——当它被人需要的时候,会有人上去扫码骑车,车子坏掉了那就找下一辆。
这时或许有人会说,谁说共享单车没有物权关怀的,它的所属平台难道不给予关怀吗?
当然会给,但是这种给予却是远远不足的。
如果共享单车真的做到了物权关怀,那么打气、上油、清洁、维修,甚至是自由停放的共享单车都需要有专人定期进行维护,而这部分的成本并不低。
我们在摩拜单车的维修点附近看到这样的招聘启事:“特殊情况晚上或周末需加班,月休4天,需轮休,包吃住。
需出差到其他城市工作,试用期满后3000-4500元,超出业务量算提成。”
而像这样的维护人员,按照共享单车现阶段在各大城市的投放比例来看,需要的非常多,但是他们却并不能面面俱到。
比如说,如果有人将共享单车骑到了较为偏僻的野外,而且并没有将其骑回,那这辆车被找回的可能性会极低,因为运维人员也不可能每天出没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上海市总共投放单车超过150万台,如若按照此前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运维人员,至少需要7500名人手,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工人成本支出。
显然,共享单车企业不愿意去支付高额的运营费,而更偏向于将资金用在单车数量的简单堆叠上
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曾说:“逃避这些责任创业企业就会有利润,承担这些责任,创业企业运营成本太高利润极低。”
对于很多共享单车来说,找回、搬运加上维修一辆单车的成本,甚至超过了单车本身的成本。
因此,出于投入和收益的不成比例,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公司,正在施行“免运维”。
免运维的本意,是在造出足够优质的单车,使单车在周期内免维护。
但实际上,免维护在共享单车的下半场,成了“放弃维护”。
迫于运维成本,二线共享对于已经放弃的城市,直接选择放弃车辆维修和调度。
大家看到的共享单车“垃圾山”,看到市面上有越来越多共享单车报废,大概就是“免维护”的结果。
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”最后一公里“的出行问题,但是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”共享垃圾“。
这让很多人对共享单车并不看好,甚至共享单车在逐渐的运营之中,那么,它要靠什么来盈利呢?
有人说,当然是通过押金。
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,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,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,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。
但是酷奇单车的倒闭似乎不久前才在我们眼前发生。酷奇单车满腔抱负试图对摩拜和ofo进行突围,但是它低估了这个市场的资本投入,最终折戟沉沙。
摩拜和ofo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。
摩拜和ofo不断寻求融资以扩大自己的体量,但是大量投放也就意味着背后巨额的刚性成本,再叠加日常运维及运营成本,导致共享单车企业成本常常高达百亿级别,而挪用用户押金,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情。
前期的投入是为了后期的盈利做准备。
你可以看当年滴滴和优步的私家车大战,各种优惠铺天盖地,网约车司机赚得喜笑颜开,但是当滴滴将优步并购之后,网约车价格逐渐回归正常的打车水准,司机和用户便再无便宜可赚。
其实,共享单车也是在做这样的铺垫。
月卡、年卡,扫码免费骑车等优惠,就和当时滴滴发行代金券是一样的道理,现在的一元一次骑车,或许在经营成本高企的未来,会变成两元、三元甚至是五元一次。
但是,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不同,网约车即使价格相对提升,相比较出租车而言还是相对便宜,大家也会去这样选择。
可是共享单车却不是不可替代的,如果共享单车的价格大幅度提升,大家为什么不去坐公交,不去坐地铁呢?
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选择。
所以,共享单车便宜骑车是在亏损,若想要盈利必然要在价格上”做文章“,但价格提升又意味着用户的大面积流失,这就好似一个无解的悖论。
从共享单车的损毁率上我们不难推测,市面上的不少单车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。
维护、回收工作不能全面展开,共享单车身上的安全隐患就很难被人发现,这也是为什么现今关于使用共享单车出现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多。
在上海、杭州这些大城市都对共享单车企业应当承担的安全责任作出了要求,可是在大多数城市,责任的归属问题依旧处在模棱两可的状态。
没有一个明确无误的责任归属,那么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就永远存在着不能被妥善解决的隐患。
今年的冬天,比往年要冷得多,手揣在兜里实在不想拿出来握住共享单车的车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版权声明: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service@qeerd.com,投稿邮箱:tougao@qeerd.com